DOI:
矿床地质:2002,Vol.>>Issue(Z3有色金属):565-568

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矿床的形成机制
中南大学地质系
Mechanism of Karalungke Cu-Ni Deposit, Xinjiang
()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摘要
图/表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摘要点击次数: 1318   全文下载次数: 1544   点此下载全文
        
中文摘要: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产于侵位于准噶尔褶皱系的中基性岩体群中,下石炭统南明水组是这些岩体的直接围岩,岩体群呈带状沿北西向断裂带分布,主要岩体分异良好,由下至上可划分为:黑云母角闪橄榄苏长岩相、黑云母角闪苏长岩相、黑云母石英角闪辉长岩相和黑云母石英闪长岩相;各岩相之间均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均赋存于中基性岩体的橄榄苏长岩相、苏长岩相和橄榄辉绿辉长岩中,矿体形态与岩体基本一致。矿床的硫同位素、铅同位素、锶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这些岩体群具有明显的亲缘性,它们和成矿物质均来源于深部地慢的玄武岩浆。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引用文本:
邹海洋,戴塔根,胡祥昭.2002.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矿床的形成机制[J].矿床地质,21(Z3有色金属):565~568
.2002.Mechanism of Karalungke Cu-Ni Deposit, Xinjiang[J].Mineral Deposits21(Z3有色金属):565~568
图/表
您是第242451410位访问者  京ICP备05032737号-5  京公网 安备11010200455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地  址: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6号 邮编:100037 电话:010-68327284;010-68999546 E-mail: minerald@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 
手机扫一扫